急性胆管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韦翰斯一文读懂内分泌罕见病之谷固醇血症基
TUhjnbcbe - 2022/11/19 23:22:00
最新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49431.html

韦翰斯导读:谷固醇血症又称植物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由于谷固醇等植物固醇代谢障碍,血清谷固醇、豆固醇含量异常升高,引起*色瘤、早发心血管疾病、溶血性贫血等病变,如不能有效控制,青壮年时期死亡率很高。

年5月11日,该疾病被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详解谷固醇血症病因

正常情况下,植物固醇在小肠固醇内转运子NPC1L1的作用下被吸收,过量的植物固醇则在固醇外转运子ABCG5和ABCG8作用下主动排出。由于ABCG5或ABCG8基因突变导致谷固醇、豆固醇蓄积,无法排出,吸收量升高至正常的50~倍。

谷固醇血症发病机制

韦翰斯生物研究发现,谷固醇血症的致病基因为ATP结合盒(ATPbindingcassette,ABC)转录体家族的两个成员ABCG5和ABCG8的纯合突变或复杂杂合突变。这两个基因编码固醇的外转运体Sterolin-1和Sterolin-2蛋白,两者主要位于肠道细胞的顶膜和胆管的小管膜,形成异源性二聚体后发挥调节固醇代谢(主要指植物固醇)。

正常饮食中的胆固醇和甾醇,在肠道内通过固醇内转运子NPC1L1被吸收,而植物固醇可以在肠道和肝脏ABCG5和ABCG8的作用下,将植物固醇排入肠道及胆道系统。在肠道抑制植物固醇的吸收,在肝脏内促进植物固醇的排泄,从而保持血液内植物固醇的极低水平。但是当以上两个基因出现突变后,即出现植物固醇的过度吸收和排泄减少,引起植物固醇含量极度升高,可达正常值的50~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谷固醇血症临床表现

谷固醇血症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些患者终生无症状,而部分患者则在未成年阶段就死于继发于心血管意外。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

1、皮肤*瘤:好发于伸肌肌腱附着点附近,例如跟腱、肘关节、膝关节等,支肤损伤与*瘤出现关系密切。皮肤*瘤少见于儿童患者。

2、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早发性冠心病可以作为本病的特点之一。

3、血液系统改变:血液中植物固醇含量明显增加,导致细胞膜中固醇成分中植物固醇比例增高,红细胞、血小板等细胞膜功能异常,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可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皮肤出血等表现。

4、其他:除上述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关节痛、关节炎、脾大、转氨酶升高等。

谷固醇血症检查:基因检测助力诊断

1.实验室检查:一些患者血液红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增多,血小板数量降低,血涂片可见大量口形红细胞和巨大血小板等溶血性贫血的表现。

2.血清植物固醇谱分析:患者血液谷固醇、豆固醇浓度显著增高。

3.基因检测:韦翰斯提醒鉴于多数单位无法测定植物固醇,且少数患者植物固醇水平升高不明显,因此通过检测ABCG5和ABCG8基因可以确定诊断。

谷固醇血症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及肝移植,降低血液谷固醇及豆固醇含量,减轻*色瘤,降低动粥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药物治疗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可结合NPC1L1,抑制谷固醇的吸收;胆汁酸结合剂(如消胆胺)可与胆汁酸结合,阻断肝肠循环,减少谷固醇的吸收。两者可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

2、饮食控制

严格限制食物中胆固醇和谷固醇的含量,通过饮食控制,可以使血浆谷固醇的含量下降30%。

3.、肝移植

肝移植是治疗植物固醇血症的有效方法,移植的肝脏有能力排出多余的植物固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谷固醇血症诊疗流程

案例分享:韦翰斯谷固醇血症基因检测报告案例

受检者信息:女,8岁

临床信息:胆固醇升高,双手手臂上有小的*瘤,临床考虑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能。无家族史。

检测项目:家系遗传病临床全外显子测序(含线粒体)-标准版

检测结果:在受检者ABCG5基因上检测到2个杂合变异:c.GA:p.R4***(变异1)、c.CT:p.*****(变异2),测序结果显示,受检者这两个变异分别遗传自父母,构成复合杂合变异。ABCG5基因异常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谷固醇血症2型(SITOSTEROLEMIA2;STSL2,OMIM#)。请结合受检者的临床症状、家族史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一步确定这两个变异与临床的相关性。

1
查看完整版本: 韦翰斯一文读懂内分泌罕见病之谷固醇血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