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CLD)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问题,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慢性丙型肝炎(CHC)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及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等。
当前,我国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炎症患者数量庞大,肝脏炎症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衰竭等是肝脏疾病进展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和病理组织学基础。
肝硬化是所有肝病发展至终末期的必然经历的过程,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肝硬化是弥漫性肝脏损伤的终末阶段表现,通常有两种发生机制:
1、肝细胞再生和结节的增生。
2、纤维组织增生和纤维瘤形成、肝脏组织和血管的重建。
有学者[1]报道:针对大量乙型肝炎患者检测结果表明GP73血清学水平与肝脏硬度呈正相关(r=0.),且当临界值为76.6ng/ml时诊断≥F2肝纤维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2.81%、80.05%。
需要强调的是,GP73与肝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对比表明,GP73水平与肝纤维化分级存在显著相关性。GP73在乙型肝炎中研究的较多,近期Xu等[2]报道血清中GP73水平与肝损伤的严重程度紧密相关,当患者的ALT值正常时,其可能作为检测乙型肝炎进程的一种有效的炎症标志物。
从肝炎到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在不同病因所致慢性肝病的进程中,血清GP73的水平与肝组织GP73表达水平和纤维化分期有相关性,随着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和细胞中的GP73的水平都会逐渐升高。
早期肝硬化通过规范治疗,去除病因,绝大多数都能逆转,避免肝硬化进展,降低肝癌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晚期肝硬化通过治疗,减缓疾病进展速度,预防及处理并发症,早期筛查肝癌,及早发现肝癌。???
GP73适用人群
?慢性肝病(乙肝、丙肝、脂肪肝、酒精肝、自免肝、药物性肝损伤等)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
?慢性肝病肝损伤病情评估;?慢性肝病患者治疗效果监测及预后评估;此次常青卡套餐中,、套餐中含有早期肝损高尔基体蛋白73(GP73)项目。想了解套餐详情请咨询您的健检顾问;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