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暑湿模式开启,正是一年一度的出汗季。此时人体阳气在表,腠理松泄,毛孔开放,我们也正好顺应着阳气向外的趋势出出汗,把湿浊寒*排出体外。这时候切忌避暑过度,抱着空调不放,否则到了秋冬收藏季容易落下病根。
如果体内的*不能顺畅排出,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热*郁着,就容易冒痘;湿*发不出来,脸上油就大,甚至出疹子;风寒一类的更伤,躲在下焦就是宫寒,躲到四肢就是关节痛……
于是,不少人会刻意追求出汗,甚至大汗淋漓才肯罢休。但汗出得越多,身体真的就越健康吗?可能未必。
出汗越多,*排得越快吗?
汗是人体内津液从皮肤渗出形成的。正常情况下,我们应该是全身微微汗出,持续不断。微微出汗具有濡养肌肤毛发的作用,使我们肌肤看上去光泽有弹性。
健康的汗是这样的:
范围:全身均匀有汗
汗量:微微有汗,发潮发润
时间:可持续,不是阵阵冒汗
色味:无色或淡*,味略咸,无难忍异味
次数:一天出汗两三次,大汗不超五次
但出汗过多会造成水分流失、血液粘稠、血流变缓。
出汗太多容易导致阴液亏损,进而造成阴虚,出现阴血不足。而心是主血脉的,心血充足,思维、情绪等才正常;心血不足,思维就容易混乱。
同时,由于精血同源,阴血不足,则肾藏精生髓也会受到影响,而脑为髓海,大脑功能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并非出汗就等于排*,更不同于健康。甚至有些汗是身体的警告,要引起注意。
比如以下这七种汗,就在提示你,身体出现问题了。
7种不健康的汗,千万不要忽视!
中医有种说法,叫「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①自汗:动不动就冒汗
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白天经常汗出,运动则出汗更多,称为「自汗」。常见于阳虚质、气虚质,阳气不足以卫护之故。
饮食
忌食辛辣发汗之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宜用益气固表之品,*芪粥适合表虚自汗。
大米50克煮粥,而后以20克*芪煎汁,将*芪汁添入粥内,继续小火加热5分钟,放入白糖调味温服。*芪注意不要买明显发白那种,往往是硫熏的。
调养
行住坐卧都应注意养阳补气,宜常练习深呼吸,正午时分晒晒背部、掌心,都是很好的法子。
②盗汗:睡着了出汗
睡觉时出汗,醒来就自然不出汗了,称为「盗汗」。常见于阴虚质,伴有烦热、口渴、易上火、睡眠质量差等症。
饮食
盗汗不宜辛辣升阳的食品,以免阴虚更盛,适合滋阴敛气之品,如银耳、莲子等。尤其春夏阳气升发,若盗汗加重,可以试试乌梅大枣水:用五个乌梅五个大枣煮水喝,服用一周。
酸梅汤也有滋阴敛气的效果,懒得煮乌梅水的话也可以喝些酸梅汤。
酸梅汤中最主要的食材就是乌梅,也就是烟熏过的梅子,它能生津,还有收敛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典故,光想一想,就感觉嘴巴里冒出许多津液,这可是在暑热天气,我们身体最缺乏的东西。
除了乌梅还有山楂,山楂是消积,活血,化瘀的,特别是消肉积用山楂最合适,现在我们吃东西太杂,吃肉也多,肠胃里有瘀堵很正常,就可以吃点山楂消一消。
陈皮则是健脾,化痰的,还能理顺我们的肺胃之气,经常胃胀,胃疼,打嗝的人一般都是我们的肺气,脾胃之气不顺,用陈皮就可以缓解。
桑葚养阴生津,与玫瑰茄搭配在一起,还能清热解暑,利尿养颜,生津润燥,十分适合暑热的时节吃。
甘草入脾,能补脾益气,和山楂,乌梅,桑葚搭配,酸甘化阴,加强了酸梅汤生津解暑的作用。
用这些食材煮成一碗酸酸甜甜的酸梅汤,在撒上干桂花,唤醒我们的脾胃,驱除身体的阴寒。我特别喜欢把酸梅汤冰镇一下再喝,特别解暑,丝毫不亚于外面的冰可乐,如果脾胃虚弱,建议还是晾凉后饮用即可,不要冰镇啦。
特别适合咱们口干,津液缺乏,感觉要中暑的时候喝,经常煮着喝还能预防身体受到暑气的侵袭。
做法也很简单,准备乌梅20g、桑葚干5g、山楂干20g、玫瑰茄10g、甘草2g、陈皮6g。另外准备冰糖克、干桂花2克。
砂锅中倒入纯净水,配料除了冰糖和桂花外,其余的用水浸泡1~2小时左右,食材连同水一起倒入砂锅,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45分钟,准备一个大碗,放入冰糖,将煮好的酸梅汤水倒入碗里,可以过滤一下,口感更佳。加入少许桂花,冷藏后喝口感更佳(但不要刚从冰箱中拿出来就喝)。
如果懒得自己煮,也可以试试这款泡着就能喝的酸梅汤!它不是外面那种勾兑的,那种都是香精色素,喝多了对身体没好处,我们要喝最好就选这种看得见真材实料的酸梅汤,或煮或泡。
配料只有乌梅,甘草,玫瑰茄,山楂,橘皮,桑葚,薄荷,桂花和冰糖,除此以外再无别的添加,0防腐剂,0香精,0甜味剂,真材实料,清晰可见。里面都是透明包装的哦,原料好不好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为了方便我们冲泡,所有的食材都制成小颗粒,用沸水冲泡,晾凉后味道更佳。而且配比都是搭配好的,每天泡上一个茶包即可,可以重复泡上好几杯,经济实惠,而且健康安全!
这个酸梅汤无论是给孩子当饮料,还是我们解暑生津,都非常不错,每逢到了夏天,家里的饮品一直都是这个酸梅汤,给孩子喝着也放心。
而且省去了煮汤的步骤,很方便,想喝的时候也不用等待很久,泡上过一会儿就能喝,我经常会备上两盒在办公室,想喝饮料的时候来一杯,每次到公司被太阳晒懵了的时候,再来一杯,生津止渴又解暑,非常适合这段暑热时期。
调养
睡眠温度比常人稍低些,避免棉被过厚、暖气过热,很重要的两点:早睡早起,节欲静心。睡前静坐是个不错的法子。
睡前,双腿随意盘坐床上,脊柱自然挺直,注意力放在小腹部,用腹式呼吸法,感受一呼一吸时小腹的一起一伏。感觉全身放松,睡意渐浓,即可躺下睡觉。
③头面汗:头上都是汗,身上没啥汗
头面汗通常是里虚表实,阳气上蒸于头。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
饮食
每餐八分饱即可,饮食宜缓解,忌辛辣油腻。若属积食,可吃山楂片或喝些果醋缓解。
若属湿热,则可尝尝这个山楂六物膏。
山楂六物膏
鲜山楂克,陈皮、茯苓、麦芽、淮山药各15克,鸡内金19克,冰糖克,将所有的食材清洗后,浸泡2小时,之后一起倒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小火慢熬1小时以上,之后滤掉食物残渣,留下汤汁,倒入锅中,加入冰糖继续熬制半小时,等到汤浓稠时可以出锅。
其中的陈皮性温芳香,能使滞气运行,有散、泄之性;
茯苓祛湿降浊,把身体中的痰湿浊气都清走;
麦芽是行气的,山药是健脾益气的,这几种食材加上冰糖熬制,酸酸甜甜的,味道好,清理的效果也不错,而且里面就用到了化积食的鸡内金。
如果觉得这样熬制太麻烦,费时间,也可以试试这款现成的山楂六物膏,根据传统古方配比,传统的熬膏方式,从山楂的去核、清洗、榨汁、过滤,到另外4种食材的挑选、配比、融合,再到熬制、反复过滤等8道工序,才能制出这醇厚的山楂六物膏。
低温慢熬,保留了食材的营养和口感,每一滴都是浓缩的精华,而且用的是鲜果山楂,每20斤的鲜果才能熬制出1斤的膏体,这就是这款山楂六物膏美味营养的关键,鸡内金也用的是三年以上的散养土鸡内金。
膏滋浓稠,没有添加任何的防腐剂,增稠剂,咱们放心吃,都是天然食材的浓缩精华。吃起来酸酸甜甜,特别开胃,山楂的酸甜。
调养
头面汗最忌盲目提振阳气,所以有氧运动微汗为宜,忌大汗、生气、熬夜。睡前揉腹最宜。
双手相叠以掌心劳宫穴贴住腹部,稍用力顺时针按揉小腹至发热即可。
④手足汗:手脚老出汗,潮潮的
手足经常潮湿多汗,多由脾胃湿蒸,旁达四肢手足所致。若手足心热则属阴血虚;手足心发凉者则为中阳不足。
饮食
不论是阴血虚还是中阳弱,都要注意补脾祛湿。避免油腻寒凉、难消化的食物。小麦山药汤养脾补气敛汗,最是相宜。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二药同煎取汤汁毫升,加盐调味,早晚各服1次。
调养
手足汗多者,应尽量保持手足干燥通风,不穿过厚的鞋袜。每晚睡前泡脚。症状重者,以葛根水浸泡。
每天睡前用葛根50克、荆芥50克煮水泡脚(手)10分钟,可以很好的缓解手足汗多。我们也配伍了八珍糕,从脾胃入手解决湿气问题,无需脾胃运化,足部直接吸收有效成分。
关于这个八珍糕,这还得提起一段它和慈禧太后的故事:相传清代光绪六年春,西太后慈禧由于嗜食油腻肥甘卧倒宫中。期间不思饮食,后来更是因为消化不良而出现了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稀溏等毛病。
医院内的大夫们心急如焚。于是太医李德生率众太医去为老佛爷会诊。认为其状是脾胃虚弱所致。经过众医研讨都认为该给老佛爷的身体补脾益胃。
因此乃在原先明代陈实功八珍糕茯苓、芡实、莲子、薏米、山药、扁豆、麦芽、藕粉的基础上,增加七两白糖和精粉数两,接着又害怕老佛爷脾胃难消,再又将糕点由大缩小,由硬增稠。
而在吃了几天八珍糕后,“老佛爷”的问题竟完全消失了,而且食量还大为增加,精神力气也比以往更足了些。于是“老佛爷”一高兴便这八珍糕竟成了慈禧每餐必吃的一味小食。且不管有病无病,总要让御膳房为她时常准备,以应不时之需。
当然如果你也有类似脾胃上的问题,不妨试试我们家的这款八珍糕。
这款古方八珍糕,有补有通,有升有降,平和不偏,用山药去补,用茯苓去疏通;用莲子去补,用山楂疏通;用麦芽去补,用鸡内金疏通。薏米微寒,有砂仁的温和之性去化解,使整体达到平衡,补而不腻,补中有疏。同时口感绵软,每天2块,养好脾胃,护好脾阳。
⑤胸颈汗:脖子胸口汗淋淋
常见于脑力工作者,这类人群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等症,思虑过度而致心脾虚弱。
另外,脖子明显汗多可能与内分泌不调有关,也和体内湿热有一定关系,由于湿性黏滞,导致体内气机不畅,往往表现为上半身或颈部以上出汗。
饮食
少吃难消化的食品,莲子桂圆粥有助养心益气,改善胸口出汗症状。取莲子、桂圆肉、红枣各50g,糯米g,煮粥吃,可以常服。
⑥私处汗:难受只有自己知道……
私处出汗异常通常与肾阳虚弱、肝胆湿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能还会有情志郁结、淋巴肿痛、口臭、腋臭、痘痘等症状。腋汗也可参考此项。
饮食
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可常喝菊花普洱茶。
将普洱茶洗过后,以毫升开水冲泡,20~30秒后滤出茶汤,将菊花泡入茶汤中即可饮用。
调养
常常拍打八虚,尤其是起床后。
八虚即两肘、两腋、两髀、两腘,邪气恶血易滞留于此。常拍打八虚以调节气血的运行,用空心掌或空拳,由轻至重,每处拍九九八十一下。
拍打方法很简单,一边看电视一边拍都行
1.手半扣状,交替拍打双腋窝,由轻至重,左右拍打两下算一次,拍打81下。
2.手半扣状交替拍打肘窝,由轻至重,左右拍打两下算一次,拍打81下。
3.手半扣状拍打双髀(大腿根),由轻至重,拍打81下。
4.半坐在椅子上,手半扣状交替拍打双腘窝(膝盖后面的窝儿),由轻至重,拍打81下。
每天拍一拍,身体会很舒服。
很多时候,够不到或是想要力度更强一些,建议用拍打板,会感到拍打的地方很快发热。身体通畅了,排*就只要顺势而为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拍打肘窝,就可以这样:
⑦色汗:汗液颜色异常
真正的汗水是没有颜色的。如出现*色是因为微生物对汗水当中的一些微量原素发生化学反应所致。而且,某些身体有疾病的人,汗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当出现不同于一般颜色的汗水时,就要考虑会不会是身体生病了,需要及时就诊。
*汗
汗液呈现*色,多是由于血液中一种称为胆红素的物质浓度过高所引起。此外,过多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蔬果,也可出现暂时性的*汗。
白汗
从中医看,白色属肺,肺色外露则现白汗,多为心肺阳虚所致,常与心肺功能虚弱有关。有时,疼痛剧烈(如肚子痛)也可引起白汗淋漓。
红汗
汗液呈现红色,多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是身体某部位在出血。可能是位于面部和腋窝处产生色素的细菌所致,也可能是药物所致,如服用碘化钾等化学制剂,也可有红汗出现。
绿汗
汗液变为青绿色,提示有胆汁外泄,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不爱出汗也是病,6招让你健康出好汗!
长期贪凉吃冷、久坐少动,让现代人的毛孔变得越来越迟钝,出汗越来越难。这可不是好事,排*不排*瘦身不瘦身还是其次,受风受寒了这病邪没法从汗液出去,遭殃的还是身体。
对于不爱出汗或没有时间运动的人来说,怎样才能多出一些健康的好汗呢?我们不妨在生活中试试以下几招:
1、运动前喝热水、热粥
运动前喝杯热水或热粥,让毛孔进入蓄势待发、将开未开的状态,再锻炼一段时间,就能让毛孔全部打开,汗出透了,一通百通。但运动后一定不要马上吹空调、风扇或洗凉水澡,要耐心等汗消退。
2、夏吃姜,促排汗
生姜在夏季是个好东西,既散湿暖脾胃,又走表开汗孔。不得不在空调环境上班的人,可以坚持每天早上喝点红糖姜茶,促进排汗。
3、静坐半小时
不要以为安静不动就不会出汗,静坐也是能够提振阳气的。
我们很少有机会让身体和脑子安静下来,身体安静下来,念头也渐渐放下,不需要做什么不需要想什么的时候,能量就会从大脑四肢回归到五脏六腑,自然会暖暖的出一身微汗。
每天抽半小时时间,可以是睡前或者醒后,关掉空调电扇,静静地静坐半小时。任何姿势都可以,脊柱中正,放松坐就好。
4、晒15分钟太阳
夏日阳光是人体主动出汗最佳的动力,每天上午9~10点和下午4~5点,晒15分钟左右太阳,并做一些简单的舒展运动,能使身体能量逐渐被激活。
常出汗可能是「病」,不出汗也可能是「病」!这个出汗季,转给你关心的人,一起学会观汗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