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管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夏天出汗多警惕身体出问题
TUhjnbcbe - 2021/12/11 19:51:00
治好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644727.html

天气炎热,出汗多。不过,有专家提醒,出汗太多,警惕身体出问题。

医院针灸推拿门诊主任医师曾科学近期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保护身体的机能减退会导致出汗异常,不同环境下的出汗症状预示着不同的问题,勿掉以轻心,宜辩证调养。

出汗对于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现象,特别是夏天,天气炎热、做完运动都会出汗,甚至喝太多水、情绪紧张也会刺激汗腺发汗。

不同部位出汗异常显示疾病各异

近六旬的徐叔,最近感觉早晚特别容易出汗,头重得像包裹着一条湿毛巾,身体疲倦。

“患者舌苔白腻,常常感觉四肢关节酸重发凉,这是典型的湿困导致汗出的症状。”接诊的曾科学表示。

治疗以化湿和中,收敛止汗为主,苍术、广藿香、佩兰、茯苓、炒白术等,起到健脾利湿,调和营卫等作用。七剂药后症状缓解,继续看诊时增减不同药材服用,一月后患者出汗异常的情况大幅减少。此外,饮食方面,建议患者少吃辛辣寒凉,以清淡养胃为主,如山药、胡萝卜、菠菜、南瓜、百合、小米、小麦、菌类等。

“日常生活中,出汗很平常,但异常出汗预示着身体可能出了问题,应引起警惕。”曾科学提醒。

出汗异常的表现有哪些?曾科学说,中医认为汗是津液的代谢产物,出汗多少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老年人半身出汗可能是中风的先兆;体质虚弱的人,睡眠时容易盗汗,高烧出汗后,常常会导致体温下降、四肢冷厥等症状。甲亢,怕热多汗是这一疾病的特征之一,还表现为精神紧张、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难以入睡等症状。

汗证,也就是汗出异常,以汗液的外泄失常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中医常说,如果没有注意生活起居和饮食禁忌,当受到某种邪气或在某种异常生理活动时,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受到惊吓,或者压力过大,就很容易使体质下降,身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下降,导致汗孔的开合失常,最终致异常出汗。

汗出异常的常见类型有多种,不同的出汗部位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意义:

头汗:指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称为“但头汗出”。多因上焦热盛,或中焦湿热蕴结等所致。

手足心汗:指手足心出汗较多的症状。可因郁热熏蒸,或体内燥热内结,或脾虚运化失常所致。

半身汗:指仅半侧身体汗出的症状,或左侧,或右侧,或上半身,或下半身。经常无汗出的半侧是病变的部位,可见于中风、痿证、截瘫等病人。多因风痰、痰瘀、风湿等阻滞经络,营卫不能周流,气血失和所致。

心胸汗:指心胸部易出汗或汗出过多的症状。多见于虚证。伴心悸、失眠、腹胀、便溏者(大便粘腻),多为心脾两虚;伴心悸、心烦、失眠、腰膝酸软者,多为心肾不交。

阴汗:指外生殖器及周围汗出的症状。多因下焦湿热郁蒸所致。

切忌喝冰镇饮料

在同样的环境下,有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出汗,身体可能有问题?记者问。

曾科学表示,同样环境下比别人更容易出汗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汗腺丰富,饮水量比较大,因此出汗较多。如果身体没有感觉不适,适当补充水分盐分即可。另一种为汗出较多,动则更甚,平常也有气无力,多为气虚,未能很好地调节汗孔的开合。

“我的小孩今年4岁,晚上睡觉容易出汗,这是怎么回事?”有家长不解地问。

曾科学说,小儿在晚上睡觉时出汗,主要与其体质有关。与成人相比,小孩子的皮肤含水量较大,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时就会大汗淋漓。其次,小孩子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冷热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因此,小儿刚入睡时,大脑还处于兴奋状态,所以容易出汗。这种出汗多发生于入睡的半小时内,汗出部位多集中在头部,一般睡觉后2小时内就会慢慢停止,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但是,如果睡觉时大汗淋漓甚至整夜都汗出不止,并伴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睡不安稳等症状,就说明身体出现异常。

“汗的一些表象如气味和颜色有讲究,通过汗的颜色可辨别健康。”曾科学认为。

真正的汗水是没有颜色的。身体有某种疾病的人,汗水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若出现非正常颜色的汗水时,就要及时就诊。

*汗:汗液呈*色,多是由于血液中一种称为胆红素的物质浓度过高所引起,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此外,过多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蔬果,也可出现暂时性的*汗。

白汗:从中医看,白色属肺,肺色外露则现白汗,多为心肺阳虚所致,常与心肺功能虚弱有关。有时,疼痛剧烈(如肚子痛)也可引起白汗淋漓。

红汗:汗液呈现红色,多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是身体某部位在出血。可能是位于面部和腋窝处产生色素的细菌所致,也可能是药物所致,如服用碘化钾等化学制剂,也可有红汗出现。

绿汗:汗液变为青绿色,提示有胆汁外泄,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此外,通过汗的“气味”也可辨别健康。

尿臭味:汗液散发出尿味,汗干后会在皮肤上留下结晶物,常见于尿*症病人。

腥臭味:汗液带有特殊的腥味,可能和热证或湿热证有关,一般属肝热,或多见于肝硬化,可用菊花泡水喝来缓解症状。

香味:汗液飘出香味来,常是糖尿病人的体征。

逾七旬的刘大爷,陪12岁的孙子去羽毛球中心训练。因孙子当天做了60个俯卧撑,训练完后,满头大汗又口渴,爷爷就买了一瓶冰冻的饮料给他喝。孙子很快就觉得肚子有点隐隐作疼,浑身冒汗,脸色苍白,嘴唇发乌,直喊难受。于是,医院就诊。

经医生检查,孙子的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在医院休息并观察了10多分钟后,病情好转。孩子发病的原因,很大可能是与激烈运动后喝了冷饮有关。

为什么出汗后切忌喝冰镇饮料?

曾科学说,首先运动时血液都到了四肢,胃中血液很少,这时候喝冷饮对胃刺激很大,会造成易引发腹痛、腹泻等胃部不适。其次,运动后的身体处于兴奋状态,身体各器官体温较平时高,这时喝冷饮,相当于火上浇水,容易导致细胞和组织温度骤降,对各器官甚至大脑的伤害很大。

夏天气温高,走路都会出大量的汗,运动后汗液只多不少。此时不要立刻喝冷饮,否则很容易“汗闭”,即汗毛孔宣泄不畅,机体散热困难,余热蓄积,极易引发中暑。

经常参加户外运动的人可携带一些方便好用的解暑小神器,如淡盐水、藿香正气液、清凉油等以防汗出过多引致中暑。

辩证调养更有效

“汗出异常需辩证论治,不同的证运用不同的调养方法。”曾科学表示。

如睡觉时出汗,醒时止汗,心悸,失眠多梦,精神疲劳,气短,面色看起来没有精神。心血不足证,补养心血。用人参、*芪、白术、茯神、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甘草等,以补脾益气、补血养心。

因肝气上逆导致的汗出异常时,应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保证充足睡眠,否则容易导致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饮用,有平肝功效。

肺气不足的汗出异常,主要是因为其天生体质虚弱造成,平时以麦冬、西洋参、五味子煮水茶饮,以补气,养阴,摄津,敛汗。每天用双手敲打双腿,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这是人体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敲打刺激,可起到调理肺经的作用。因气虚导致的汗出异常时,中医认为是气不摄津所致,平时可用*芪10克、大枣2~3个去核、浮小麦10克,煮水或泡水茶饮。

若诊断为汗腺过大,医院做简便有效的激光治疗。另外,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不要过度焦虑,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

调节内分泌主要从饮食、运动着手,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果蔬、高蛋白类食物,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多参加各种运动锻炼,增强体质;生活规律,不要熬夜,以免破坏正常的生理规律,引发其他疾病;还要保证休息、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精神愉快,以免不良情绪影响内分泌系统。

曾科学推荐夏天出汗异常的食疗方,根据不同体质,不妨试试:

补脾枣苡粥

食材:薏苡仁50g、淮山粉40g、红枣50g、粳米g、蜜桂花25g、白糖适量。

做法:薏苡仁、粳米浸泡2小时,红枣去核,锅中烧水,水开后放入食材,小火熬煮30分钟后加入蜜桂花、淮山粉(如用新鲜淮山可与食材一同入锅),再煮15分钟,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作用:补脾健胃,利水和中。

适宜人群:适于病后体虚,食欲不振、贫血、营养不良者。

鲤鱼赤小豆茅根汤

食材:鲤鱼1条,赤小豆50g、鲜白茅根50g。

做法:将鲤鱼去鳞及内脏,洗净后切段,赤小豆和新鲜白茅根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煎至赤小豆烂熟,去茅根渣,加入鲤鱼煮熟,加调料食用。

作用:清热利湿、利尿消肿。

适宜人群:全身水肿或胸腹水病人。

专家简介

曾科学,主任医师,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副院长。国家首批中医药外向型优秀骨干人才,第二批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擅长正骨手法治疗各种颈肩腰腿痛,岭南飞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及各种内科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及肿瘤疾病。

编辑排版:伍芷谦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食经》杂志社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天出汗多警惕身体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