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芯片数据生信分析实战训练营
-08-01
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课题设计网络精讲班,(网络会议+视频回放),四位专家来教你!
-08-01
临床预测模型构建与统计分析进阶研讨会
-07-31
经典外泌体与非编码RNA国自然标书,是你备战年国自然的必看范例
-07-30
医药加邀请您看直播:
lncRNARBP创新分析思路探讨
8月5日晚20:00准时开播,点击“预约”免费报名
背景
胆道狭窄的准确病因诊断仍然是一个临床挑战。胆管狭窄可能有多种起源,早期良恶性狭窄的鉴别尚未得到满意的解决。良性疾病包括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慢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胆管损伤和感染,而恶性狭窄主要是由胆道系统肿瘤引起的,如胆管癌(CCA)或胰腺肿瘤,如胰腺导管腺癌(PDAC)。CCAs和PDACs是侵袭性很强的肿瘤,因此,其早期诊断对于应用可能治愈的外科手术和/或药物治疗至关重要。胆管癌在技术上难以活检,一些多学科诊断工具被用来区分良性和恶性胆管狭窄。这些工具包括一系列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加上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ERCP可缓解狭窄患者的胆道梗阻,同时通过胆管刷检和腔内活检提供高分辨率荧光图像和组织采样。然而,即使结合刷检细胞学和荧光中心原位杂交,加上循环肿瘤生物标志物碳水化合物抗原19-9(CA19-9)的分析,ERCP检测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仍为次优,在14%至60%之间。患者可能经常接受重复的ERCP手术,关键的治疗决定可能会延迟。或者,恶性狭窄的错误诊断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广泛手术。因此,鉴定可靠的标志物,能够早期可靠区分良性和恶性胆管狭窄是非常必要的。
简介
年7月,来自西班牙纳瓦拉大学的MatiasAAvila及其团队在Gut(IF:19.)杂志上发表名为Next-generationsequencingofbilecell-freeDNAfortheearlydetectionofpatientswithmalignantbiliarystrictures的研究[1]。
主要结果
胆管狭窄患者的常规临床病理诊断价值
对68例因胆管狭窄接受ERCP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统计(图1A)。首次ERCP、EUS和病理检查时,患者被诊断并分类为良性狭窄(n=26)、不确定性狭窄(n=9)或恶性狭窄(n=33)(图1B)。经过12个月的随访,最终的临床诊断结果是,最初归类为良性的26例病例中有14例为恶性,9例不确定病例中有8例也为恶性,同时其余33例病例确诊为恶性(图1B)。我们的初步病理诊断与当前临床实践中报告的诊断恶性肿瘤的高特异性(本病例为%)一致。此外,同样符合当前标准,在我们的初步临床诊断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60%。
图1.纳入研究的患者特征及其诊断
Bilemut检测在恶性狭窄患者中的应用
我们首先评估了最初ERCP收集的33份胆汁样本(24份CCAs和9份PDACs)中Bilemut检测的性能,这些样本来自最终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其中17对肿瘤组织样本也是可用的。Bilemut检测在除两份胆汁样本(编号16和17)外的所有胆汁样本中识别出了PDAC患者的突变(图3上面板)。OCA检测组在17个肿瘤组织中检测到12个突变,其中1个CCA和4个PDAC样本(包括编号17)结果为阴性(图3下面板)。在胆汁和组织中,KRAS和TP53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变化。然而,与在组织中进行的OCA面板检测相比,Bilemut检测在所有样本中捕获了更广泛的基因突变,包括ERBB3、GNAS、FBXW7、ERBB2、IDH2、MAPK2K1和FGFR3(图3)。在这组样本中,Bilemut检测的敏感性为93.9%。
图2.胆管癌(CCA)患者胆汁中无浆细胞DNA(cfDNA)分析及Pan-Cancer和OCA综合分析(OCA)小组检测结果比较
Bilemut试验在非恶性胆管狭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接下来,我们在最初诊断为良性狭窄的患者队列中实施了Bilemut检测(图1B)。第一次ERCP时采集胆汁;分析了cfDNA;根据是否存在任何基因改变,患者被分为良性或恶性狭窄。对于最初病理诊断为良性狭窄的患者(n=26),其中18例发现了突变。因此,在初次诊断时考虑应用Bilemut检测,在26例良性狭窄中,18例为恶性,8例为良性。另一方面,最终的临床诊断结果是26例患者中有14例有恶性狭窄。这些结果如图4A所示。所有患者的Bilemut突变图如图4B所示,这也表明了根据最终临床诊断分为良、恶性狭窄。
接下来,我们对最初病理诊断为不明原因狭窄的患者的胆汁样本进行Bilemut检测(图1B)。在研究的9名患者中,有8人检测到突变。重要的是,最终的临床诊断导致这8例患者出现恶性狭窄,如图5A所示。他们的Bilemut突变景观如图5B所示。在唯一一个最终诊断为良性狭窄的患者(60例)中没有检测到突变。该患者在最初诊断和Bilemut检测22个月后仍无肿瘤。我们还分析了三对肿瘤组织样本。正如之前所观察到的,Bilemut检测比OCA检测组鉴别出更多的突变,其中一个组织样本(编号67)为阴性。最终确诊为恶性狭窄的8例患者的时间轴如图5C所示。
图5.Bilemut检测在初步诊断为不确定狭窄患者中的诊断性能
结论及展望
我们选择了面向临床实验室实施的下一代测序(NGS)面板,并开发了在ERCP期间收集的胆汁细胞游离DNA(cfDNA)的突变分析,即Bilemut分析。我们的结果证实,与相应配对的肿瘤相比,液体活检策略提高了诊断敏感性和在胆汁中检测到的突变数量。我们对前瞻性收集的来自首次诊断ERCP患者的胆汁cfDNA样本进行了Bilemut检测。我们的检测明显优于最初的病理诊断,特别是对于最初诊断为良性或不确定来源的狭窄病例。
我们的研究结果突出了胆汁cfDNAngs分析对ERCP患者的显著诊断潜力。在胆道狭窄的初始诊断阶段实施Bilemut可以显著提高恶性肿瘤的发现,减少临床对患者管理的延误,并有助于选择患者进行靶向治疗。
在胆道狭窄的初始诊断阶段实施Bilemut可以显著提高恶性肿瘤的发现,减少临床管理患者的延误,并帮助选择患者进行靶向治疗。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