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过去叫做“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主要特征是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导致小胆管进行性减少,进而发生肝内胆汁淤积、肝纤维化、肝硬化。
有哪些临床表现
早期多无症状,或表现为乏力、瘙痒、右上腹不适、*疸,由于肝内胆汁淤积、分泌和排泄到肠道的胆汁减少,可以合并骨质疏松、脂溶性维生素缺乏、高脂血症、脂肪泻等,也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如何诊断
根据年美国肝病学会PBC诊断标准,满足下列3条标准中2条即可诊断:
①血清生化提示碱性磷酸酶升高;
②自身抗体中的AMA阳性,或AMA阴性时其他PBC特异性自身抗体,如sp、gp阳性;
③组织学证据提示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和小叶间胆管损伤。
如何治疗
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药物是熊去氧胆酸。
经研究统计近40%患者对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
布地奈德、贝特类药物、奥贝胆酸、免疫抑制剂等被认为有一定的效果。
中医对该病的认识
中医认为该病主要为气虚及气阴两虚为主。
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疲劳,而且可发生在病程的任何阶段,与组织学分期及肝功能损伤程度无相关性。
可表现为嗜睡、倦怠、正常工作能力丧失、社会活动兴趣缺乏和注意力不集中等,从而导致生活质量的降低。
部分学者研究发现,益气养阴中药可改善疲劳程度,提高熊去氧胆酸改善肝功能疗效。
蒋式骊上海中医院肝病二科主治医师。
擅长: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癌等中西医治疗。
门诊时间:周四下午肝硬化专科普通门诊(东院,浦东新区张衡路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