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管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今日直播肝内胆汁淤积的精准诊断与治疗
TUhjnbcbe - 2021/9/17 2:42:00
北京中科白癫疯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肝内胆汁淤积(IntrahepaticCholestasis,IHC)是一组症候群,任何引起肝细胞和胆管细胞损害的因素均可导致IHC。研究显示,初次诊断的慢性肝病患者中高达35%出现IHC。为帮助我国肝病领域医生规范诊断和治疗IHC,《国际肝病》特邀请该领域权威专家开启“肝内胆汁淤积云课堂”。

IHC是一组症候群的统称,但不意味着其治疗也是“一锅烩”。肝细胞型IHC与胆管细胞型IHC的发病机制不同、其临床管理也有一定区别。医学就要精益求精,为更好地管理IHC患者,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如何“精准”地诊断与治疗各型IHC。切勿错过今天(9月18日)傍晚第九期“云课堂”,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医院徐小元教授带来的“肝内胆汁淤积的精准诊断与治疗”精彩演讲,以及刘丽改医师带来的经典病例讨论。

直播时间:今日(9月18日)17:00-18:10

直播议程:

讲课内容热点抢先看

精准诊断不同类型IHC

肝细胞型IHC和胆管细胞型IHC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肝细胞型IHC病变起始于肝细胞,由于肝细胞损伤,胆汁生成分泌障碍,最终导致胆汁淤积;而胆管细胞型IHC病变起始于胆管细胞,因胆管上皮细胞受损,胆汁流动障碍,引起胆汁淤积,再导致肝细胞受损、凋亡或坏死。

二者可通过病因和肝酶变化的不同来鉴别。

如临床常见的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病*性肝炎、肝细胞型药物性肝脏损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各种原因肝硬化等引起的多为肝细胞型IHC。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胆汁淤积性药物性肝损伤、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引起的多为胆管细胞型IHC。

肝细胞型IHC肝酶早期升高,而胆管细胞型IHC肝酶随疾病进展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各型IHC的肝酶变化特征见下表。

精准治疗各型IHC

腺苷蛋氨酸(SAMe)和熊去氧胆酸(UDCA)均为治疗胆汁淤积的经典药物,常被联合使用。但二者的作用机制却不同。

SAMe通过转巯基、转甲基、转丙氨基等机制,发挥多种肝细胞保护作用。UDCA则主要作为亲水无*性胆汁酸,与机体内的*性疏水性胆汁酸竞争而发挥作用。前者更侧重肝细胞保护,从“护肝”入手“退*”,而后者更侧重胆管细胞保护,从“利胆”入手“退*”。

SAMe有助于稳定肝细胞结构,使肝细胞内胆汁正常分泌,胆汁酸在细胞内潴留减少,全面保护肝细胞,缓解胆汁淤积。相反,UDCS则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流动性,保护胆管细胞,改善胆管细胞受损,减少胆汁酸在胆管内的潴留,从而缓解胆汁淤积。

为帮助大家深入理解两种药物的差异,徐小元教授还整理了有关循证证据,将在演讲中分析。

在这些证据的支持下,当前指南对两种药物的临床应用做出了相应推荐,如下表。SAMe更适合治疗肝细胞型IHC,而UDCA更适合治疗胆管细胞型IHC。

胆汁淤积综合征是各类病因慢性肝病的常见表现,临床在治疗慢性肝病时,可能存在更重视病因治疗而忽略胆汁淤积管理的误区。徐教授在演讲中将向大家解释这一误区的危害,并介绍胆汁淤积康复与长期治疗的意义。

详细内容切勿错过9月18日的“IHC云课堂”直播。

专家介绍

徐小元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学系主任、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任主委、肝病学分会肝纤维化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艾滋病学组副组长、北京市肝病学分会副主委、北京红丝带之家常务理事。中华肝脏病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等杂志副主编、共同主编或编委、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委员会传染病专业组组长。

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工作组副组长、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成员、卫生部SARS、人禽流感临床专家工作组成员、卫生部卫生技术专业考试委员会委员。

主持或起草《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国家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国家艾滋病诊疗指南》、《国家禽流感防治方案》等。发表论文、综述等余篇;主编或副主编专著、教材等15套;负责各级课题共20余项;共指导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

专家介绍

刘丽改

北京大学医医院主治医师

参与课堂请识别上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日直播肝内胆汁淤积的精准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