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为贯彻区委、区府“四高”战略,区卫生健康委启动开展高峰、高原和特色学科建设,共遴选出18个学科,包括临床高峰学科5个、临床高原学科10个、临床特色学科3个。经过三年时间,“高峰、高原和特色学科建设”在促进人才集聚、技术提升与科技创新上发挥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浦东新区区域卫生机构服务能级,推动医学品牌形成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天,小卫小薇为大家带来新一期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
医院在浦东新区区委、区*府、区卫生健康委支持与指导下,立足周边居民实际需求,参照国际最高标准,对标国内最好水平,在建立“海*医院-医院专科医疗联合体”的基础上,医院李兆申院士消化创新团队,建设浦东新区临床高峰学科-医院消化内科。学科聚焦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微创治疗和胰腺疾病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两大方向,下设消化道早期肿瘤、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肝硬化四个亚专科,实现“人才互通,技术同质,双向转诊”,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
浦东新区医院消化内科
△浦东新区医院消化内科医师团队
△浦东新区医院消化内科护士团队
医院消化内科成立于年,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特色学科,是国家消化道早癌筛查浦东协作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浦东新区临床高峰学科、浦东新区重点专科、浦东新区消化内镜质控组长单位、浦东新区胃食管反流特色专病科室。在李兆申院士团队带领下,学科主要聚焦消化道早癌和胆胰疾病两大方向。在消化道早癌领域,依托国家消化道早癌筛查中心联盟和浦东新区消化系统疾病专科联盟,开展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的血清学、影像学和内镜筛查,推广社区早癌筛查项目,提高早癌检出率,并开展内镜下的微创治疗,实现胃肠道肿瘤早诊早治。在胆胰疾病领域,聚焦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等常见疾病,开展“全程管理”的规范化诊疗;与影像科、检验科、营养科、药剂科等多学科协作,同时开展体外震波碎石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超声内镜等国际先进微创技术,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百姓享受学科建设成果
52岁的王女士家住洋泾街道,有多年糖尿病史的她经常前往医院配药,对她来说家门口的医院医院都无法比拟的便捷,然而她也有自己的“小心思”:“配药就近家门口,医院”是她的信条。这不,最近半年时不时的“胃痛”让她寝食难安,医院后得知自己患上了“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医生告诉她需要进行胰腺碎石治疗。
△工作中的消化内科团队
以医院可以开展此类治疗,而现如今公利—长海高峰学医院消化科的先进技术已延伸至浦东新区,来到了自家门口。王女士预约了医院每周二上午的“胆胰疾病”专病门诊,接诊医生在详细了解她的病情后为她办理了入院,在完善全面术前评估后王女士进行了2次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并进行了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成功取出结石。痊愈出院的她感慨原来家医院,这么好的专科。
△积极开展科普活动
建设以来这些变化悄然发生
公利—长海高峰学科正式合作自年11月起,项目实施以后围绕基础设施改扩建、设备购置及人才引进全面展开,全局设计完成内镜中心改建,新消化内镜中心总面积从原有㎡扩增至㎡,改建后操作间原有4间增至12间,新增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诊疗室、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室、胶囊内镜诊疗室等,公利-长海联合门诊整体改造,诊疗间增至5间,开展消化道早癌、胆胰疾病专病门诊。病区床位数由32张增至67张。
关于未来TA们打算……
■学科紧紧围绕高峰学科建设要求,依托李兆申院士团队,推动深度融合式发展,实现人才队伍建设再上台阶,学科技术能力再创佳绩,达到“国内先进、市内领先、特色鲜明”的专科水平。
■同时学科在浦东新区支持下牵头成立浦东新区消化病专科联盟,致力于推动浦东新区消化病学科发展,为新区和全市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委中医药发展处
浦东新区医院消化内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