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怀疑患者患了胆管恶性肿瘤,没想到其是IgG4升高导致的胆管炎,以口服激素治疗即可,让患者免开了一刀。近日,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李俊诊断了一例罕见的IgG4相关性疾病。
患者葛大爷今年74岁,最近两个月总是感觉后背疼痛,还有腹胀。他在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后,发现其左肝管近肝门区有类似软组织样密度灶,远端胆管扩张,伴有慢性胰腺炎。
虽然血液检查没有发现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异常,但是鉴于左肝管占位已经导致肝左叶胆管扩张,医生初步考虑葛大爷罹患胆管癌的可能性大,遂立即将其转至肝胆胰外科。
随后的增强磁共振明确,葛大爷左肝有异常信号灶,肿瘤性病变可能大。为进一步确定占位是否发生了远处转移,排除手术禁忌证,葛大爷又接受了全身PET-CT扫描,结果考虑肝门区近左肝管处为胆管恶性肿瘤可能。同时,双侧腮腺、颌下腺、下颌下腺肿大,双侧颈部间隙、纵膈、双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全身多处软组织结节,胸主动脉关闭环形代谢增高。
正是这份全身多处病灶的PET-CT扫描结果,让李俊紧急叫停了即将开始的手术。
李俊并没有先入为主地断定葛大爷是胆管癌扩散,而是考虑风湿免疫及代谢疾病可能,特别是考虑IgG4相关性疾病。
李俊立即为病人完善免疫功能血检,同时选取他的腋窝淋巴结进行穿刺活检。最终结果表明,葛大爷血中的IgG4高达16.4克/升(诊断标准为大于13.5克/升)。病理检查发现淋巴组织增生,伴见部分浆细胞,IgG4/IgG比值大于1,约70个IgG4﹢细胞/HPF,符合IgG4相关性病变的组织学表现。至此,葛大爷患IgG4-RD的诊断明确,后续以口服激素治疗为主。
李俊表示,IgG4-RD可累及几乎所有器官,胆管是常见的受累部位,形成所谓IgG4相关胆管炎。其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就是梗阻性*疸。此外,胆囊受累的病例也占据了相当比例。他建议,临床医师加强对IgG4-RD的认识,对临床上怀疑胆道或胰腺有疑似肿瘤病变的患者,可常规检查血IgG4水平,必要时行组织活检,以排除IgG4-RD,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创伤。
链接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类原因不明的由大量淋巴细胞和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同时组织纤维化而导致器官肿大或结节性病变的慢性自身免疫病。
年,日本学者首次提出IgG4系统性疾病的概念。我国目前尚缺乏关于IgG4-RD发病率的大样本调查数据,该病入选《罕见病诊疗指南(年版)》。
文:本报特约记者杨静
编辑制作:夏海波
审核:方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