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管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科普嘴上别贪鲜,小心寄生虫陷阱
TUhjnbcbe - 2021/7/26 10:09:00
白癜风资深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7007680.html

文稿:姜瑾

录制:李诗嘉李纪辰

后期:郎琳凯

(该音频由忠诚传媒工作室音频组提供,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河南省全媒体科普传播中心与河南工业大学承办)

过年了,又到了家人团聚的时刻,山珍海味、玉液琼浆,丰盛的年夜大餐让人

一饱口福。然而,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不得不提醒您的是,千万别太贪“鲜”,因为

这“鲜”里可能是寄生虫的陷阱!

人们常说“病从口入”,人有时候感染了寄生虫就是通过食物传播,医学上称之为食源性寄生虫病。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食物的种类以及烹饪方式也更加丰富,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

其实,带有寄生虫的食物离我们并不遥远,日常的猪牛肉等都可能是含有寄生虫感染阶段的食物。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寄生虫经食物的传播,吃得开心又放心呢?下面我们医院专家怎么说。

首先细数一下我国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

一是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致病部位在肝的次级胆管。成虫可破坏人体的胆道系统,并以血细胞为主要营养来源,引起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胆石症等疾病。

存在于被感染的淡水螺、草鱼、青鱼、鲤鱼等。

预防方法为:90℃的热水可使厚1mm鱼片内的囊蚴在1秒内死亡。另外,不吃生的或不熟的鱼虾,不混用切生、熟食的砧板或器皿。

二是猪带绦虫病。猪带绦虫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可达20年以上。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肠绦虫病,偶致肠梗阻,肠穿孔等;囊尾蚴可侵犯皮下及肌肉,甚至寄生于眼部、脑部,严重可致失明和猝死。存在于被感染的猪肉、牛肉。

预防方法为:54℃加热5分钟可杀死囊尾蚴;另外,不吃生或半生的猪、牛肉,正确识别“米猪肉”。

三是病殖吸虫病。病殖吸虫又称肺吸虫,是我国分布较广,危害较重的人兽共患病。常寄生于人的肺脏,童虫由肠壁穿行至肺脏可引起机械损伤,虫体可在肺脏中不断移行,导致新的病灶不断出现。亦可累积脑部、肝脏、皮下。存在于淡水螺的某些螺类以及淡水蟹和蝲蛄。

预防方法为: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蝲蛄,不饮生水。

四是旋毛虫病。一条旋毛虫感染人体的雌虫可产幼虫-条。幼虫是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成虫以人体肠绒毛为食,幼、成虫皆可侵犯肠粘膜。幼虫可移行到肌肉内引起病变,以小腿和上臂较为常见。存在于被感染的猪、狗肉或猎获的野生动物。未经足够温度加工的肉制品,如腌肉、腊肠、涮肉。

需要注意的是:熏、烤、腌制及暴晒常不能杀死幼虫,但在70℃时可很快死亡。

五是布氏姜片吸虫病。又称姜片虫,是寄生于人小肠内最大的吸虫。每条成虫每日可排卵约2万左右。致病部位在肠黏膜,阻碍宿主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虫体堆积可造成肠腔阻塞。存在于水生红菱、荸荠、茭白、藕、生水中。

注意:囊蚴在沸水中1分钟或阳光中曝晒一天即可死亡。

总之,预防寄生虫病我们需要牢记四条:

1.不食生或半生加工的食物。

2.不饮用生水。

3.生熟砧板要分开。

4.接触生肉勤洗手。

编辑:官林蓓

审核:贾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普嘴上别贪鲜,小心寄生虫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