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淮安医疗区顾生旺
典型病例
患者韩某,女,36岁,因乏力纳差就诊。
查体:神志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染,腹部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腹水征阴性,肝脾肋下未及,未触及包块,肝区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化验:血白细胞3.36×/L,血小板×/L,血红蛋白g/L;尿粪常规:正常。
肝功:BIL-T13μmol/l,ALB45.6g/L,ALT81.5U/L,AST77.1U/L,GGT.6U/L。
肾功正常,血糖5.22mmol/L。
甲肝病*抗体(IgM)阴性、戊肝病*抗体(IgM)阴性、丙肝病*抗体阴性。HBsAg0.05IU/ml,HBeAg0.1CI,HBCAb26.2INH%,甲胎蛋白(AFP)3.53ng/mL。
自身免疫抗体谱:抗R抗体阴性,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阴性,抗肝胞浆1抗体阴性,抗早幼粒白血病蛋白阴性,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阴性,抗点状蛋白阴性,抗肝肾微粒体抗体阴性,抗BPO、抗MIT3阴性、GP++。
新型冠状病*核酸未检出,新型冠状病*IgG抗体阴性、新型冠状病*IgM抗体阴性。
B超:肝脏体积正常,表面欠光整,回声增粗欠均匀,边钝,血管欠清晰。胆囊体积正常,壁厚3mm,毛糙;肝门处胆管未见明显扩张、门静脉内径11mm;脾体积略大(x44mm)。
按一般性肝损害,给予异甘草酸镁、舒肝宁等治疗。
年10月30日复查血白细胞4.36×/L,肝功:BIL-T11.2μmol/l,ALB44.8g/L,ALT70.4U/L,AST59.9U/L,GGT.8U/L。
上级医生查房考虑免疫性肝病,于11月10日加用熊去氧胆酸0.25,3/日,口服;
年11月15日复查BIL-T7.2μmol/l,ALB43.9g/L,ALT43.9U/L,AST33.8U/L,GGTU/L;
11月16日出院,继续口服熊去氧胆酸、甘平胶囊。
年12月1日门诊复查肝功:BIL-T8.3μmol/l,ALB47.6g/L,ALT50.3U/L,AST46.5U/L,GGT.2U/L。
讨论
1.抗R、Sp、gp等少见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肝病肯定有关。
总体规律:首都医科大医院65例自身免疫性肝炎为AIH组,37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设为PBC组;同期门诊体检的42例健康体检者为体检组和30例慢性病*性肝炎作为慢性肝炎组(慢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各15例)。通过酶联免疫法对各组的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LKM-1)、抗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LC-1)、抗多核点抗体(SP)、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抗线粒体抗体(AMA-M2)和跨膜糖蛋白kd抗体(gp)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
自身免疫性肝病组LKM-1、LC-1、AMA-M2、gp-、SP、SLA/LP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体检组和慢性肝炎组(P<0.05);AIH组LKM-1和LC-1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PBC组(P<0.01),而PBC组AMA-M2、gp-和SP等自身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AIH组(P<0.01);经血清检测,65例AIH患者中AIH-I型共38例,AIH-II型共13例,AIH-III型共14例,AIH-I型患者LC-1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AIH-II和AIH-III型患者(P<0.01),AIH-II型患者LKM-1检出率明显高于AIH-I和AIH-III型患者(P<0.01),而AIH-III型患者SLA/L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AIH-I和AIH-II型患者(P<0.01)。
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早期诊断,对该病的分型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2.相关研究进展
2.1I型AIH以抗核抗体(ANA)和/或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为特征,占总AIH患者的80%,常合并其他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15%-34%),诊断时已进展为肝硬化者占0-25%。
2.2抗R抗体可在多种疾病中检出,不仅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硬化症等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还可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AIH等自身免疫性肝病中。54例I型AIH患者中,抗R抗体阳性20例(37%)。抗R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I型AIH患者的抗核抗体(ANA)分布主要见于滴度1:~1:0。20例抗R抗体阳性患者中,5例(25%)抗可溶性肝原(抗SLA/LP)抗体阳性;12例(61%)同时抗R阳性。抗R抗体阳性组出现肝病相关并发症的比例高于阴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65%vs.38.2%;x2-3.,P0.05)。抗R抗体阳性组,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x2=4.,P=0.)。抗R抗体阳性组IgG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t=3.,P=0.04);抗R抗体阳性可提示AIH患者伴发肝内或肝外并发症几率升高;抗R抗体可能与IgG共同作用,参与I型AIH的发病。
另有研究报告R抗体阳性率为14.5%(/)。其中,男例,年龄(51.6±18.9)岁,女例,年龄(48.2±17.8)岁,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P0.05)。其中,诊断为一种疾病者例,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者例。例抗R抗体阳性的单一疾病患者中,结缔组织病患者占20%(/)、脑卒中占18%(/)、肾病占14%(98/)、感染性疾病占11%(77/)、血液病占11%(77/)、糖尿病占4%(28/)、慢性肝病占3%(28/)、恶性肿瘤占3%(28/)、胃及肠道疾病占3%(28/)、心血管疾病占3%(28/)等。单独抗R抗体阳性患者占43.7%(/),与抗SSA抗体同时阳性达30%(/)。
抗R抗体阳性在自身免疫病与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分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或SLE合并狼疮性肾炎患者抗R抗体阳性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45%(/),干燥综合征患者占15%(38/),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占11%(28/);脑卒中患者抗R抗体阳性占神经系统疾病的70%(/)。抗R抗体阳性女性患者平均年龄较男性年轻,基本符合自身免疫疾病特点。
该项调查几乎涉及所有科室及身体各系统,且非免疫性疾病占阳性病例的比重大。抗R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以SLE和干燥综合征为主要病例来源,也可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可同时合并出现多种其他抗ENA抗体,以抗SSA抗体为主。可见抗R抗体阳性病例分布谱广,缺乏疾病特异性,很难界定为某种疾病特异性的诊断指标或生物标志物。本研究神经系统疾病70%抗R抗体阳性为脑卒中患者,HCV感染者抗SSA/R抗体阳性时,临床医生应高度怀疑干燥综合征以及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存在,避免出现漏诊或误诊。
2.3PBC的AMA-M2、Sp、gp、SLA检出率分别为94.1%、29.4%、17.6%和5.9%,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性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性肝病与自身免疫性肝病可产生重叠并发,一些病*感染的血清学指标可能掩盖已经存在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有必要对一些长期肝功能异常的病*性肝病患者进行自身抗体的检测。
本病例入院初期仅按一般肝损害治疗,效果不好,后经医院秦淮医疗区感染内科全*肝病中心于乐成教授会诊,同意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加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后,GGT明显下降,口服熊去氧胆酸为PBC患者的特效治疗药物,长期坚持治疗,病情会渐渐稳定,提醒广大PBC患者不能轻易停药并每1-3个月定期检查肝功与肝胆脾超声、AFP等。
精彩推荐
6月9日等你来辩丨肝胆相照·全国中青年医师学术争鸣辩论赛正式启动
CNSLD新增全国委员名单公布,速来围观!
ALT正常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不需要治疗吗?丨热点争鸣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GanDanXiang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