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管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散寒益气,渗利痰湿治愈
TUhjnbcbe - 2025/6/19 16:46:00

患者刘先生,58岁。患者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经常咳嗽有痰,病情反复发作。医院治疗,但是不见好转。于是患者寻中医治疗。

当时诊见患者舌淡红,苔薄黄,脉浮紧。详细问诊又得知患者咳嗽因受凉加重,恶风寒,痰稠色黄,略痰不爽,大便溏泄,倦怠乏力。

我们仔细分析患者病情可以发现,根据咳嗽因受凉加重辨为寒,再根据痰稠色黄辨为热,又因大便溏泄,倦怠乏力辨为虚。于是开出如下药方治疗: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白术,桂枝,黄芩,瓜蒌,党参,茯苓等。七付药,水煎服,早中晚各一服,日一付。

患者服完药后第二次来诊时说咳嗽减轻,痰稠色黄消除。后又在原方的基础上多次调方,患者前后共服药二十几付,诸证悉除。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痰多、气促等症状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是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属祖国医学中咳嗽、哮喘、痰饮的范围。

主症

咳嗽,气喘,咳痰,病程长及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多在冬春季发病,发作时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喘促不宁,有的病人甚至不能平卧。咳嗽和咳痰,尤以晨间起床后明显,痰量也以清晨较多。如属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在发作时常有哮鸣音,呼吸常显困难。

病因病机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由饮食起居,吸烟嗜酒,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长期互相作用,逐渐引起肺脾虚弱,复感外邪侵袭,诱发成疾。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肺气虚弱,外卫空疏,利于六淫外邪乘虚而入,邪客于肺,使肺气不得正常宣降,故咳嗽,气喘之症遂作。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职,不但饮食谷物精微上奉日少,水湿亦因之停聚为痰饮,痰饮上逆,阻塞气道,故喘促痰多。肾主纳气,主水主命门火,肾虚则气不归根,故动则气促;命火不足,则水失其制,上泛为痰。

辨证施治

根据病人病情表现,注意分清标本及分清久病和新病。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中医理论,一般急性发作期以治标为主,或配以西药的消炎、解痉、止咳、祛痰等治疗;缓解期则以固本为主,多以中医中药固本治疗,以调补肺脾肾三脏为主。

中医的精华就是辨证论治,我们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治疗咳嗽喘的药物,但它的寒热温凉完全的是不一致。

所以在使用中药,尤其是使用中成药的时候,一定要辩证使用。我们现在呼吁大家,一定要仔细的去看说明书,那你实在是不会辩证,会看说明书吧,根据说明书,它是黄痰还是白痰,根据自我的形态一一对应,这是我们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我们的优势就是在于个体化的治疗,根据这个病人我们的慢性、急性发作的时候,咳嗽、咳痰、喘,我们就会分为寒痰、热痰、湿痰、燥痰,它的临床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给大家做一些科普的推广吧,寒痰,病人咳痰他就会告诉你我的痰是稀的,稀薄痰或者是泡沫痰,怕冷。

自己看看舌头,舌苔是薄薄的,白白的。这个对应的就是一个提示。热痰就一定是咳出的是黄痰、黏痰,有一部分病人咳起来面红脖子粗的,然后胸疼,觉得胸胀,大便干,舌头一看红红的,舌苔黄,这就是热痰。燥痰一般有季节性,多半在秋季,这时候病人有痰难以咳出,或者是痰量非常少,没有痰。

多半半的病人是咳不出痰来,有少量的,他就觉得我气道里有痰,就是咳不出来。然后伴有口干舌燥,看看舌头也比较干,就是舌面的津液很欠缺,大便稍微偏干,这叫燥痰。

湿痰指的病人一般的表现痰特别的多,咳出大量的白痰、黏痰,尤其是早上起来,或者是吃饭以后为主。有的病人说我一吃饭痰就来了,有的病人我每天早上起来有一大堆的痰,白、黏痰,这种一般是湿痰。根据痰的情况就要把它分成寒热湿燥这几种来进行辩证的选药。

中医的特色凸显在化痰药,我们的西医一般就是有痰液的稀释剂,有痰液的清除剂,或者是帮助纤毛的运动,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把它消掉,这个可能就是我们的特色之一。

另外呢,中医治咳嗽不是见咳止咳,我们一定是根据它的症候特点,或者宣肺、或者降气、或者理气。通过气机的调整,肺主气司呼气,肺气上逆就会有咳嗽,我们就主要是针对这个症状调理气体,让我们人体的气机调畅,然后咳嗽自行的解除,而不是一味的用镇咳药物。

1
查看完整版本: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散寒益气,渗利痰湿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