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医师节期间,我院医务部以“医人医事”为主题组织了征文比赛,全院医师结合自己从医生涯中的难忘经历有感而发,联系本职工作谈感想、抒情怀,一个个真实的医患故事令人感动,发人深思。现陆续刊发征文,以飨读者。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人的生命之贵重无可比拟,而医务人员就是利用所学知识,尽力护佑病人生命,虽然只能做到偶尔治愈,常常帮助,但是总是安慰应该可以做到。当前,医患关系紧张,能否在如此环境中敢于坚守医者仁心,敢于不断提高技术难度,敢于承担复杂重患治疗,这其实就是一个医者的担当。
医者担当,不是拍胸脯保证,不是口头的信誓旦旦,而是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给患者提供更为适当的治疗方案,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让患者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治疗。医生抛给患者的不应该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而是一道经过筛选的有固定答案的单选题,只不过,这个答案落在文书上最终还是患者自己的选择而已。
记得年左右,医院工作,科里收治一位83岁的老红*,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工作,老人觉得自己身体状态很好,有老伴陪伴就可以了,所以并未通知儿子,而且儿子是舰长,常年在外,即便通知也可能无法赶回来。老人是髌骨骨折,手术治疗很顺利,但是术后第3日出现剧烈腹痛,发热,检查治疗后诊断为急性胆管炎。
普外科来会诊,具体交流过程我就在身边。医生交代病情大概意思就是老人年岁高了,这个病可能要命,风险很高。手术可能恢复好,但也可能下不了手术台……过了2个小时,两位老人仍未商议出结果,大妈找到了我,讷讷地问我:“张医生,我觉得你的人很好,老伴的病我们确实拿不了主意了,你能帮帮我们拿个主意吗?”
提起拿主意,这是医生最不想接的事情,尤其和本专业无关,一句“我也不懂”就可以推掉。但是看到老人焦急的面容,无助的眼神,我还是让老人坐了下来。其实我也十分不想帮他拿这个主意,我也怕家属找我的麻烦,但是,同样身为人子,我觉得这个时候我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帮助老人作出选择。
我的交流其实很简单,只是问:“大妈,您觉得大爷现在的状态如果不做手术能好吗?做手术可能有风险,但是和做手术的风险相比,不做手术风险更大啊!”还是选择题,但是这个答案已经经过了筛选。于是,大爷赶在腹膜炎之前做了手术。
可能是我们大家的运气都不错,手术很成功,恢复也很好。做完手术,拔完管,在大爷的要求下又回到了我们科继续休养。一天值夜班查房的时候,大妈拉着我的手,硬要把一个元的红包塞给我,眼含热泪跟我说:“张医生,你对我们太好了,我们都有退休金,钱足够用,但是有钱买不来命啊,你就是我们的亲人。”红包最终通过科里又退回给老人了,但是,我和他们也成为了亲人,后来甚至还去过他家做客。
从我从事的手足外科专业来讲,急诊为主,治疗前医患双方互相不认识,也几乎没有过多的交流时间。但是,从患者接触到医生的那一刻起,双方就都在对对方画像。想要赢得患者的信任,交流沟通至关重要,但是交流沟通的前提是医生自己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足够的能力将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转换成日常语言让患方明确。所以,在交代病情时,对一个疾病的治疗,我会在综合患者治疗要求、年龄、性别、从事工作、风险与收益比等各种因素后,将治疗方案排序,明确提出首选方案、然后第二方案、第三方案,而不是简单交代可以这样,可以那样,还可以怎样,你们自己选择吧。我认为这就是医者的担当,这种做法,不会增加风险,只会增加患者信任度,为以后的良好交流打好基础。
医疗是经验医学,疾病是医患双方共同的敌人,坚守医疗常规这条底线的前提下,以一个医者的担当,以一颗真诚的心,加强沟通,构建良好医患关系,才能对得起患者的鲜血与生命。
大医精诚,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作者:手足显微外科张宏伟
编辑:李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