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慢性胆囊炎,无非是肝脾不和,一个方子,止 [复制链接]

1#

一位42岁的女患者,姓刘,她从大概两个月之前开始,就感觉到右侧胁肋下隐隐作痛。刚开始的时候,这个不舒服的感觉还能忍受。但是到了后来,她实在有些受不了了,于是就找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而缓,舌苔薄白。仔细询问,她说每到月经来临之前,她都会觉得乳房胀痛。这段时间以来,大便还有些溏薄,不成型。平时也会经常感觉有些胸闷。有的时候比较严重,甚至有干呕的感觉。这么难受,她的食欲也非常不好。吃下饭,就腹胀,没胃口,整个人的精神状态还很疲惫,也没有精神。她做了个B超检查,结果提示,她有慢性的胆囊炎。

经过仔细辨证,中医上讲,属肝胆气郁,肝脾不和。组方:土炒白术,酒炒白芍,陈皮,川楝子(炒),醋炒元胡,制半夏,神曲、麦芽水煎服。结果如何?患者服用5付以后,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用了10付后,诸证悉平。这个时候再去做B超检查,发现患者的胆囊炎没有异常的声象了。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患者的状态,在慢性胆囊炎患者里头,是十分多见的。这就是所谓的肝胆气郁,肝脾不和。为啥这样说呢?朋友们看,这个患者的问题,在于胆囊炎,也就是说患者的胆有问题。中医理论讲,肝胆互为表里,共同属木,主升发疏泄。所以,胆有问题,肝也跟着出问题。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此人脉弦,这就提示肝气不平,肝郁气滞。肝经,经过乳房。肝气失和,所以这个患者的乳房,在月经前发胀。可见,这患者有肝郁气滞的问题在。接下来,我们再看,患者肝胆之气异常,肝木不调。于是,肝气就会乘脾。所谓乘脾,指的是过度的克伤脾土。本来,肝木就克脾土。现在肝胆之气不平,那自然要进一步克伤脾土了。于是,就有了肝木乘脾的状态。肝木乘脾,脾的运化就会受影响。所以,患者便溏、纳呆、干呕,脉象偏缓。另外,也是由于肝郁气滞,患者胸前气机不畅,所以她反复感觉到胸闷。所以说,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判断出,患者的整体状态,属于肝胆气郁,脾失健运。

我们再来看看用的方药,是如何改善问题的。土炒白术,酒炒白芍,陈皮,川楝子(炒),醋炒元胡,制半夏,神曲、麦芽这配伍,其实是痛泻要方的加减。这里头,白芍柔肝,缓急止痛。川楝子和元胡,能疏肝止痛。这些药,目的在于调肝胆之气。除了调肝胆,还得健脾。所以,用白术、陈皮、神曲、麦芽来健脾和胃。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其实这方子,就是一面调肝,一面健脾。它的结构,非常简单。这里头,包含了痛泻要方。痛泻要方,源于《丹溪心法》,基本结构就是白术、芍药、陈皮、防风。这配伍就具有调和肝脾的作用。芍药调肝,白术和陈皮健脾,防风止泻。其实,慢性胆囊炎,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肝脾不和,是它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上面方子的配伍,不见得适合所有人,所以朋友们如果有不适情况,还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辨证论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