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理微课堂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复制链接]

1#
福建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sinbg.com/fengshang/xinchao/675.html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PBC),为肝内胆管自身免疫性损害所致的慢性淤胆性疾病,自身抗体AMA阳性。AMA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IH),组织学表现类似。

临床特点·

1.流行病学:欧美发病率达30/,亚洲人群相对少见。40~60岁高发。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9。

2.症状:早期多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后期可出现程度不等的皮肤瘙痒、乏力和*疸,其他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的相应临床表现。

镜下观察·

汇管区可见致密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胆管结构破坏,周边可见肉芽肿结构

可见显著的界板性肝炎,肝细胞内可见淋巴细胞穿入现象,小叶内可见多少不等的浆细胞浸润

肝小叶内可见到肝细胞形成假腺样结构

汇管区一般少见致密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胆管结构消失

鉴别诊断·

1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男性多见;多累及大胆管;镜下表现为胆管周围硬化性改变(洋葱皮样外观),炎症反应往往不显著,上述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在活检标本中不易见到;血清AMA阴性,可出现ANA阳性;胆道造影、ERCP、MRCP等手段可提示胆道呈串珠样改变,即狭窄和扩张间隔存在。部分患者可并发溃疡性结肠炎。

2

结核:肉芽肿结构与胆管上皮的关系不密切,肉芽肿体积较PBC中的肉芽肿大;抗酸染色可呈阳性着色(但阳性率很低)。临床检测,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测、T-Spot、结核菌素试验等。

3

慢性病*性肝炎:亦可见胆管炎性损害和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尤其是在慢性丙型病*性肝炎中,但浆细胞的数量相对较少,一般没有肉芽肿结构和慢性淤胆性改变;AMA阴性;ALP和GGT升高不显著,以转氨酶为主;组织学和血清学的病原学证据。

END

资料来源: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胆、胰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