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学进展干细胞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 [复制链接]

1#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和应用的进展,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和良好的治疗效果逐渐突显。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势必成为一种能够助力自身免疫性疾病康复的全新治疗方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被认为是器官特异性和系统性的慢性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失常,错误地攻击自身的细胞和组织而导致。大约8%-10%的人口受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响,我国也大约有4千万人口罹患此病,其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有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还会伤害到婴幼儿,这些疾病会导致组织严重损害、高死亡率和高医疗费用。

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是认得出“自己人”的,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反应和攻击。当机体受内外因素或遗传因素影响,免疫系统就失调了,形象地说,就是自己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而攻击自己身体里面的健康细胞,不仅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还会导致组织器官损伤或者功能障碍,这类疾病就叫做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一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荨麻疹、自身免疫性肝病、干燥综合征、部分类型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脑脊髓硬化症、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硬皮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

1、发病人群广泛,一般女性多于男性,表现多组织器官损伤或者功能障碍;

2、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且大部分疾病的发病原因并不完全清楚;

3、病程较长,多迁延为慢性,病程中病情发展和缓解呈反复交替现象;

4、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病理变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

5、大多数疾病尚无根治方法,不过及时、正规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减轻疾病进展,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

非特异性抑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药物

临床上目前治疗自身免疫病常用的治疗方案除了控制发病诱因,如抗感染、避免日照和过度劳累等外,主要利用糖皮质激素、抗炎药和各种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免疫反应的各个环节,均为非特异性抑制作用,来削弱机体的免疫反应来减轻组织损伤。

这些治疗手段均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病情的继续发展,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且免疫抑制剂抑制了患者的所有免疫功能,*副作用较大。

干细胞有望成为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希望

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成熟的功能细胞,替代和修复死亡、受损细胞,在近年的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良好的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的作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免疫异常,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环节发挥作用。因此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优势不仅在于干细胞具有的免疫调节作用,能纠正细胞免疫失衡,抑制人体过度活跃的免疫应答,减轻对损伤或自身免疫过程的炎症反应。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前景都非常可观。

干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

的临床应用

关于干细胞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试验越来越多,据统计,三分之一的干细胞临床研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此外,美国、韩国、欧盟等国家已批准干细胞针对克罗恩病的相关产品上市。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方面,干细胞能抑制适应性免疫应答,减少T和B细胞活化,减少自身抗体产生。对接受同种异体干细胞的重症SLE患者进行4年随访后,发现近50%的患者出现临床缓解,总生存率为94%。

年1月,八个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按照《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国卫科教发〔〕48号)的规定完成备案,其中有一项即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中重度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应用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方面,MSCs一方面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另一方面,MSCs可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IL-4的分泌水平,有助于抑制T细胞的活性和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继而减轻关节炎的症状和软骨的损害。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T1DM)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自身反应性免疫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靶向胰腺β细胞并导致胰岛素缺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SCs在T1DM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治疗优势。

在一项非随机、开放标签、平行对照临床报告,其中1?×?10E6/kg同种异体UC-MSC被输注给53名T1DM患者,然后在3个月后再次给药。他们发现在1年的随访中完全缓解率为40.7%。他们还表明,成人型T1DM的餐后C肽水平明显升高,但其变化在青少年型T1DM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未观察到与移植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胃肠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主要是由于遗传易感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不适当和持续的免疫反应造成的。

研究表明,MSCs在IBD治疗中的治疗潜力可以恢复上皮屏障的完整性。西班牙巴塞罗那肝脏和消化系统疾病医学研究中心在一项3期临床研究中,名患者病灶内注射?×?10E6同种异体AD-MSC。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后24周实现了意向治疗(ITT)和改良ITT人群的联合缓解,显示了MSC治疗C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是由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之一,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这些病症的临床症状包括:疲劳、食欲减退、肝痛和巩膜*疸,并导致肝功能标志物水平异常,例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IgM、IgG和血液检测中自身抗体的存在。

北京医院转化肝病研究所生物治疗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初步研究中,7名PBC患者每月静脉注射UC-MSCs(0.5?×?10E6细胞/kg)3次。MSCT后,血清ALP和GGT值显著降低,但在试验期间和试验后未观察到不良事件。PBC患者的一些常见表现如乏力和瘙痒明显改善。这些发现表明MSCT可以降低PBC的严重程度,是安全可行的手术。

在另一项研究中,10名PBC患者接受了单剂量3-5?×?10E5细胞/kg异基因BM-MSCs。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MSCT后参与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肝脏生物标志物显示,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干预后ALT、AST、GGT、IgM和直接胆红素水平较基线显著降低。此外,参与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Treg细胞水平显著上调,而在增强PBC的BM-MSCs输注后,CD8?+?T细胞的水平降低。他们的观察表明,IL-10的水平也增加了,而没有报告与治疗相关的副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案例。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安全易获得、高增殖能力、多能分化能力以及抗炎和免疫调节等有益特性,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试验和治疗中具有显著意义。除此之外,它们的低致瘤作用以及较低的免疫原性使这些细胞成为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和再生疗法的新兴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馨宁国际再生医学

带领中国人远离癌症与疾病

让更多中国家庭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创新进取品质感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