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周资讯第期:喊你回家吃饭,你就赶紧回家!
本周提要
老在外面吃饭容易尿酸高,尤其是男性更危险!
多吃蔬菜水果摄入类*酮,糖尿病风险降两成!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者,当心你的胃有问题!
1老在外面吃饭容易尿酸高,尤其是男性更危险!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尿酸酶的缺乏,导致人们更容易患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不仅会引起痛风,还会增加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严重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饮食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密不可分,最近发表在EurJNutr的一项研究就评估了外出就餐对中国农村人群患高尿酸血症风险的影响。图1.1研究发表于EurJNutr这项来自郑州大学的研究纳入了来自河南农村的名参与者,使用食物频率问卷调查来收集饮食数据,其中就包括外出就餐的频率。在参与者中有人被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其中名为男性,名为女性。患有高尿酸血症的参与者往往年龄较大、平均收入水平较高、吸烟和饮酒的比例较高、家庭规模较大、体力活动频率较低,且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更倾向于多吃“动物肉”的饮食模式。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外出就餐频率明显高于没有高尿酸血症的参与者,其中,男性的外出就餐频率明显更高,其外出就餐与较高的血清尿酸水平密切相关(P0.)。总体而言,与不外出就餐的人群相比,每周外出就餐次数≥7次的人群的高尿酸血症风险上升了26%(OR1.26,95%CI1.09-1.46),在男性中升高18%(OR1.18,95%CI1.00-1.40),但女性外出就餐风险升高就不太明显。同时,研究还考察了一日三餐外出就餐对于高尿酸血症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不外出就餐的人群相比,每周午餐和晚餐外出就餐超过3~4次,高尿酸血症风险会上升;甚至每周早餐和晚餐外出就餐超过1~2次,风险高尿酸血症风险就会上升。图1.2不论哪餐在外吃,都会增加高尿酸血症风险中国农村人群外出就餐会增加血清尿酸水平和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这一问题在男性中更为显著。随着经济快速转型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了外出就餐。与年相比,年中国快餐行业的年销售额增长了34%以上。随之而来的就有许多研究都发现,外出就餐通常与健康变差有关。不仅如此,各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过量摄入富含嘌呤的红肉和海鲜、吸烟、饮酒和久坐不动等习惯可能会也会推高血清尿酸水平。因此,研究人员最后呼吁大家,该回家时就回家!选择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适当的饮食结构来降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REF:CuiN,DongX,LiaoW,etal.AssociationofeatingoutfrequencyandotherfactorswithserumuricacidlevelsandhyperuricemiainChinesepopulation.EurJNutr.Jul23.doi:10./s---9.2多吃蔬菜水果摄入类*酮,糖尿病风险降两成!多吃蔬菜水果的人往往得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低,不过究竟吃哪些蔬果对于预防2型糖尿病的效果更好呢?最近发表于JNutr的一项研究就分析了富含类*酮的蔬果对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作用。类*酮是一类普遍存在于水果、蔬菜和其他植物性食品和饮料中的多酚。目前在体外和动物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了类*酮及其代谢物可以通过抑制脂肪生成、胰岛素信号传导分泌和炎症途径调节来改变肥胖和2型糖尿病风险的可能性。图2.1研究发表于JNutr这项由西澳大学领衔的研究使用了丹麦饮食、癌症和健康队列研究的数据,共纳入了名参与者,中位年龄56岁,47.3%为男性,其中有名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问卷调查确定了参与者日常饮食中的类*酮物质摄入量,并通过体表生物电检测确定了体脂占比,以此来分析类*酮摄入量与参与者体脂占比以及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在随访了23年之后发现,参与者中总类*酮物质摄入量最高的人群每天可达mg。类*酮摄入较多的人群往往饮食模式更为健康,他们更多会选择鱼、膳食纤维、水果、蔬菜和茶,而较少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类*酮摄入量最高人群的体脂比摄入最低人群少了1.52kg(95%CI-1.74~-1.30kg)。即使是与类*酮摄入量次高的人群相比,摄入量最高人群的体脂也少了0.39kg(95%CI-0.60~-0.17kg)。而与类*酮摄入量最少的人群相比,摄入量最高人群的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了19%(HR0.81,95%CI0.75-0.87),且在类*酮物质与糖尿病风险之间,大约57%(95%CI42%~83%)由体脂所介导。换言之,只要体脂增加1.52kg,相应的糖尿病风险就会增加12%(HR1.12,95%CI1.11-1.12)。此外,研究结果还发现,每天摄入的类*酮中,前mg降低糖尿病风险的效果最明显,摄入量达到mg之后仍然继续会有好的预防效果,但没有之前那么明显。吸烟、性别、运动量、肥胖均不影响类*酮预防糖尿病的效果,但肥胖参与者从饮食中摄入较多的类*酮可能获益更明显。图2.2吸烟、性别、运动量、肥胖均不影响预防效果研究人员认为,饮食中丰富的类*酮物质可通过降低体脂来降低糖尿病风险,富含类*酮的食物包括各种柑橘类水果、葡萄、红洋葱、甜椒、芹菜、南瓜、花生皮、绿茶等。REF:BondonnoNP,DalgaardF,MurrayK,etal.HigherHabitualFlavonoidIntakesAreAssociatedWithALowerIncidenceOfDiabetes.JNutr.Jul27:nxab.doi:10./jn/nxab.3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者,当心你的胃有问题!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聚集在同一个人或家庭中。基于内分泌和/或非内分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组合,已经出现了四种类型的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尤其是3型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这是一种是多种病因的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最近发表于Thyroid的研究就分析了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各类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情况。图3.1研究发表于Thyroid这项来自意大利锡耶纳大学的研究共纳入了名患者,其中女性有名,平均年龄52.7岁;其中85.6%患有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14.4%患有Graves病。与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相比,Graves病患者更年轻,以女性为主,吸烟者更多,合并自身免疫性胃肠道疾病较少。不过,两组患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自身免疫性合并症的数量和类型没有明显差异。结果发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最常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是抗壁细胞自身抗体(PCA,6.99%)和抗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2.83%),其他抗肾上腺(ACA)、抗卵巢(StCA)、抗垂体(APA)、抗转谷氨酰胺酶(tTGAb)、抗线粒体(AMA)和抗烟碱乙酰胆碱受体(ARAb)自身抗体≤1%。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然病程分为三个阶段,潜在、亚临床和临床阶段。除了乳糜泻之外,此次研究发现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都处于潜在阶段,这些潜在阶段疾病包括艾迪生病、1型糖尿病或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慢性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重症肌无力、垂体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分析显示,性别、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类型、吸烟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存与患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易感性相关。研究人员指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是3型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最常见的表现,疾病主要是在潜在阶段。此次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患者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提供信息,未来可以对患者开展适当的随访。研究人员最后给出了以下建议:(1)PCA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中最普遍的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高胃泌素血症可以非常准确地预测萎缩性胃炎,因此强烈建议进行常规筛查,尤其是吸烟者和同时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2)GADA阳性虽然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风险有关,但无法预测胰腺损伤,因此不推荐常规筛查。(3)基于类似的考虑,StCA的筛查也不作常规推荐。(4)除非存在垂体炎的体征或症状,不推荐筛查APA。(5)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的女性和年轻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ACA筛查。(6)慢性贫血、腹泻或腹痛患者建议检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7)由于重症肌无力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较为罕见,且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中ARAb和AMA的阳性非常低,因此不建议进行常规筛查;仅在碱性磷酸酶升高时,检测AMA可能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预测诊断有一定价值。REF

illiT,DalmazioG,PorcelliB,etal.Screeningoforgan-specificautoantibodiesinalargecohortofpatientswithautoimmunethyroiddiseases.Thyroid.Jul19.doi:10./thy...医学界医生站APP“疫情动态”,带你第一时间了解新冠疫情最新学术进展,长按下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