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秘方 http://pf.39.net/bdfyy/bdfhl/150224/4580872.html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寄生于人、犬、猫、猪及其他一些野生动物肝脏胆管和胆囊内引起肝脏肿大,并导致其他病变,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可引发动物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华支睾吸虫病是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1病原学特征
华支睾吸虫是雌雄同体的吸虫。其生活史复杂,按发育顺序可分为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幼虫八个阶段。成虫寄生在肝内胆管系统中,尤其在胆管的分支部分,偶尔亦可见于胰腺管内。成虫虫体狭长、扁薄,前端尖细,后端较钝圆,状似葵花子仁,体表无棘,呈褐色半透明。成虫大小为(10~25)mm×(3~5)mm,有口、腹两个吸盘,消化器官有口、咽、食管和分支的肠管。生殖器官系雌雄同体,其两个睾丸均呈分支状,前后排列于虫体的后端。成虫蠕动缓慢,大多吸附于胆管内壁黏膜上。
其虫卵是人体寄生虫卵中最小的一种,约为(27~35)μm×(12~20)μm,呈椭圆形,有肩峰,似电灯泡状,壳厚,内有成熟的毛蚴。呈*褐色,上端有卵盖,下端有一小突起。
成虫寄生于猫、犬及人等宿主的肝脏胆管内,所产虫卵随胆汁到达肠道,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虫卵如落入池塘和溪沟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纹沼螺、赤豆螺、长角涵螺等)吞食后,卵内毛蚴即在螺肠内孵出,毛蚴进入螺的淋巴系统和肝脏,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离开螺体逸入水中,钻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和淡水虾体内,形成囊蚴。人、猫、犬等由于吞入含有囊蚴的生或半生的鱼虾而遭感染。囊蚴外壳可被胃酸及胰蛋白酶消化,在十二指肠内幼虫脱囊逸出。幼虫沿胆管逆行至肝脏在胆管内寄生,最后在胆管内发育为成虫。从感染囊蚴至成虫成熟排卵需1个月左右,在适宜条件下自虫卵至成虫的全部生活史约需3个月,成虫在犬体内可存活3年6个月以上,在人体内寿命可达20年以上。
2流行病学特征
该病主要分布于东亚诸国,如日本、朝鲜和中国等。在我国,除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和宁夏外,其余省份均有发病和流行。广东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省份,我国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也是华支睾吸虫病的高发地区,每年4—5月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
该病的流行与感染源的数量,河流、池塘的分布,粪便污染水源的情况,第一、二中间宿主分布和养殖及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以及与猫、犬、猪的饲养管理方式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猫、犬多因食用生鱼类而感染,猪因散养及食用生鱼及内脏等饲料而感染。人多因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虾类而感染,例如进食生的或未经彻底煮熟的鱼片和醉虾等食物,未煮熟的火锅或烧烤食物等。彻底煮熟食物才是预防人感染寄生虫病的最有效方法。
除饮食传播寄生虫外,口粪途径亦是另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在该病流行地区,粪便污染水源是导致淡水螺感染率高的重要因素。南方地区将厕所建于鱼塘上或将猪舍建于池塘上,该病虫卵随人、畜粪便进入池内,使螺、鱼受感染,促进了该病流行。厕所建设远离池塘,人畜粪便经处理后再排放,严格遵守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华支睾吸虫的感染和传播。
3危害
人食用感染华支睾吸虫的鱼虾后,华支睾吸虫的致病性不强,人体内寄生的虫体少时,轻度感染不表现症状,或只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重度感染时才出现明显症状,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主要危害是患者的肝脏受损,出现肝大、肝区疼痛,由于患者长期带虫,虫体的代谢分泌产物及虫体本身的机械刺激引起对肝胆系统的慢性损害,引起胆管炎、胆结石、阻塞性*疸、胰腺炎,甚至引发肝胆管肿瘤等,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化、腹水等临床表现,甚至死亡。
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华支睾吸虫后,临床表现往往较重,病死率较高。除消化道症状外,常有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贫血、低蛋白血症、浮肿、肝大,甚至肝硬化,极少数患者可患侏儒症。
卫生部于年6月至年底进行的蠕虫调查结果显示,华支睾吸虫的人群感染率为2.4%,感染者达多万。近几年来,我国华支睾吸虫病的发病率明显呈下降趋势。
4国内外卫生要求
卫生要求及处理:损害轻微时,将损害部分切除,其他部分不受限制出厂(场);损害严重者,整个脏器化制或销毁。
5检测方法
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来确诊。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表现有时不够典型,应注意与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等相鉴别。注意询问病史,了解病人是否曾生活于流行区,是否有吃不熟的鱼或生的淡水鱼虾史。华支睾吸虫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间有植物性神经症状。体检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肝大,常以左叶肿大较明显,血常规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应进一步进行病原学检查和特异性免疫学诊断。
5.1病原学检查
通过病原学检查在粪便或十二指肠液中发现华支睾吸虫卵是确诊该病的依据。从粪便中找到华支睾吸虫卵是确诊最主要的证据,检查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涂片法和集卵法两大类。
5.1.1直接涂片法
直接涂片法操作虽然简便,但由于所用粪便量少,检出率不高,容易漏诊。将粪便直接涂片:虫卵是人体寄生虫卵中最小的一种,约为30μm×14μm,略似电灯泡形,壳厚,呈棕*色,上端有小盖,下端有一小结节,卵内有一成熟毛蚴。
改良加藤氏厚膜涂片法(Kato-Katz甘油纸厚涂片透明法)在大规模肠道寄生虫调查中被认为是有效的粪便检查方法。可用于蠕虫卵的定性和定量检查。用于华支睾吸虫卵检查,检出率可达95%以上。
5.1.2集卵法
集卵法的检出率较直接涂片高,集卵法包括漂浮集卵法与沉淀集卵法两类。沉淀集卵常用水洗离心沉淀法和乙醚沉淀法,经沉淀后再进行涂片观察。漂浮集卵法常用盐水漂浮法和相对密度1.23硫酸锌溶液漂浮集卵后,再进行涂片观察。一般漂浮法较沉淀法检出效果差。
5.1.3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
将通过十二指肠引流的胆汁进行离心沉淀检查也可查获虫卵,进行确诊。
5.2免疫学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皮内试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T)、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ELISA。ELISA检测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此方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人及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阳性率为88.8%以上,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免疫学方法。
5.2.1皮内试验
用成虫抗原做皮内试验,宜选用高稀释度抗原做皮试。通常以成虫盐水冷浸为抗原[稀释度为1∶(~)]作皮内试验,阳性率可高达97.9%,与粪阳性符合率高达99.5%。本试验简便易行,特异性高,与其他吸虫类疾病几乎无交叉反应,具有辅助诊断和普查初筛的价值。
5.2.2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T)
具有操作简易和判断结果快速的优点,但其稳定性尚欠理想。抗原制备的方法基本上相同,但抗原的提取、用于致敏红细胞的抗原浓度、红细胞的处理等步骤和条件不同,检测的阳性率为68.4%~98.7%,差异范围较大。
5.2.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此方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及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阳性率为88.8%以上,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免疫检测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该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循环抗原,明显优于检测抗体的方法。
5.3分子生物学方法
首先是建立了PCR及其衍生技术,基于基因序列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得以迅速发展,此项技术主要用于人的华支睾吸虫的诊断,其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在70%以上。
另外,LAMP检测技术根据华支睾吸虫18SrRNA基因设计和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RT-PCR检测体系。上游引物:5′-GCATTTGTATGGCGGTGTTA-3′,下游引物:5′-AACCTCTGACTTTCGCTCCA-3′,扩增产物约bp;探针:5′-(FAM)AACTACAGCGAAAGCATTTGCCAAGGA(Eclipse)-3′,进入反应体系共40个循环。在进行华支睾吸虫实时PCR检测的同时,还对弓形虫、日本血吸虫、广州圆线虫等的DNA均分别用华支睾吸虫的特异性引物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进行PCR扩增,以确定是否有交叉反应。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华支睾吸虫现场的快速检测及定量分析。是一种新兴的核酸分子生物学检测病原体的方法,具有快速、灵敏、便捷的特点,灵敏性是PCR的10~倍。
以上内容来自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危害及检测技术》是一本实用的专业技术参考书,可为国内广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技术人员提供参考资料。全书共包括七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危害因素以及检测技术概况;第二部分至第七部分分别针对动物源性食品中主要危害因素,如细菌、寄生虫、霉菌*素药残留、农药残留、污染物等,对其相关检测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列举了多种检测方法应用实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对一线检验检测人员的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扫码购书
天猫旗舰店
中国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