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间痤疮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312/8740647.html最近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Kennedy及其同事跟踪分析了38万余名咖啡饮用者(每天至少喝2杯以上咖啡饮品)和10万余名不喝咖啡的个体长达10.7年,从而研究咖啡摄入与慢性肝病的发病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与不喝咖啡的同龄人相比,咖啡爱好者患慢性肝病的风险要低21%,患慢性肝病或脂肪变性的风险要低20%。他们死于慢性肝病的可能性则降低了49%。研究结论是:咖啡似乎对大多数健康结果都有好处。这不仅适用于慢性肝病,也适用于其他疾病,如慢性肾病和某些癌症。
作为咖啡的爱好者,笔者看完上述报道后除了有一丝丝惊喜之外,出于职业的习惯更多想到的是“既然咖啡能够降低患肝病的风险,那咖啡是否与自身免疫疾病也有一定的关系呢?”。顺着这个念头,笔者以咖啡“coffee”和自身免疫”autoimmunity”作为关键词进行了相关学术文章的检索。让小编出乎意料的是,相关领域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而且研究结论对日常临床工作还可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中,由以色列著名自免专家YehudaShoenfeld团队年发表于autoimmunityreview杂志的综述性文章《coffeeandautoimmunity:morethanamerehotbeverage!》最具代表性,该篇综述引用了近10年的有关咖啡摄入与特定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究论文和成果,阐述了咖啡摄入对于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与特定自身免疫疾病发病的相关性。经过仔细研读,该篇综述的主要内容可总结如下:
01.
咖啡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及可能机理
咖啡因不仅仅是人类最常摄入的能够提高神经活性的分子,同时还是具备重要的抗凋亡作用;
咖啡同时还含有脂类物质(包括咖啡醇和咖啡豆醇等)以及抗氧化类物质(多酚)等,类似物质在清除体内自由基、诱导DNA修复和活化解*酶等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咖啡中还含有多种抗基因突变的物质,可以防止恶性肿瘤细胞的迁移,从而降低结直肠癌、肝癌、肾脏肿瘤、胰腺癌和其它实体瘤的发病风险;
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影响是自身免疫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咖啡作为越来越流行的饮品也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咖啡摄入作为日常饮食习惯之一,也可通过改变肠道微环境的方式,最终影响机体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02.
咖啡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相关性
有研究表明,咖啡摄入有可能提高类风湿关节炎(RA)和I型糖尿病(T1DM)的发病风险;
但咖啡摄入则可以对多发性硬化症(MS)、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以及溃疡性结肠炎(UC)等发挥保护性作用;
而未见明确的研究证据表明咖啡摄入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银屑病(Ps)、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克罗恩氏病(CD)等疾病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03.
咖啡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进程和治疗方案选择
咖啡摄入可降低T1DM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影响甲氨蝶呤对RA患者的疗效,减少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对左旋甲状腺素的吸收;
咖啡某些成分可能与乳糜泻患者体内的抗麦胶蛋白抗体产生交叉反应,从而影响相关抗体检测对于疾病进程的判断。
04.
总结
咖啡摄入具有免疫调节的功能且具有一定的消炎功效;
咖啡摄入被证实可增加RA和T1DM的发病风险,相反则可能降低PSC和MS的发病风险;
咖啡摄入有助于减缓MS患者的疾病进程从而使患者受益;
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在接受左旋甲状腺素辅助治疗过程中,由于咖啡摄入可能影响到药物吸收,因此应避免摄入咖啡;
由于咖啡可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的RA患者应尽量避免摄入咖啡;
由于咖啡摄入可能降低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及影响血糖控制,因此T1DM患者应尽量减少咖啡摄入量;
笔者感想
任何硬币都有两面!咖啡作为日常饮食中的一种饮品,部分成分的确具有消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同时也含有部分致癌物质(包括乙二醛、甲基乙二醛、乙基乙二醛、丙基乙二醛、双乙酰、丙酮和单宁)。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咖啡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关系应该本着因疾病而异和因患者个体而异来综合看待。对于RA、T1DM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等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应该减少甚至避免咖啡的摄入。对于健康个体那就更因人而异,如果咖啡是一种爱好,那么每天享受一杯咖啡,愉悦身心、放松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作为与咖啡具有类似功效的“茶”饮,是否与自身免疫疾病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呢?中国拥有数千年的“茶”饮历史,同时又拥有庞大的临床资源,是否也应该能够在上述领域中发挥研究的引领作用?
想多了!想多了!
咖啡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收稿的同时,笔者也要去享受一杯惬意的午后咖啡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