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胆囊结石的概况与症状
随着影像技术的普及,胆囊结石的检出率提高,然而许多患者并不重视,发病率现已达10%。随着超声、核磁和CT等影像技术的普及,胆囊结石在体检中的发现率日益提高。然而,许多患者对此并不重视,依然保持着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这导致了一些患者出现上腹部胀痛、黄疸指数上升、长期无法进食和呕吐等胆道梗阻症状的加重。
医院外科的主任医师李月廷提醒大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目前发病率已达10%,且八成患者并无明显症状。那么,面对胆囊结石,我们该如何选择治疗方式?究竟是“保胆取石”还是切除胆囊?我们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胆囊结石呢?接下来,李月廷医师将逐一解答这些问题。
◆胆囊结石的症状和影响
胆囊结石可引发右上腹疼痛、胆绞痛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胆囊炎、胆囊癌等严重并发症。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在0岁以后逐渐增高,并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李月廷指出,肥胖、雌激素、糖尿病引发的代谢综合征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都是胆囊结石发病的重要因素。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并无症状,但约有20%的患者会出现右上腹的隐痛,同时伴有腹胀、嗳气、呃逆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会被误诊为胃病。少数患者则可能经历胆绞痛,这种疼痛通常与摄入油腻食物有关,疼痛位置在右上腹,呈阵发性或持续加剧,并可能向右肩胛部和右侧肩背部放射,同时伴有恶心和呕吐。
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虽然体检时发现的结石多无明显症状,但少数病人仍可能出现胆绞痛。因此,这类患者应当时刻保持警惕,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符合保胆取石适应症的患者,应尽早进行保胆取石手术以去除结石。胆囊结石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积脓、胆囊穿孔、胆囊癌等。此外,胆囊结石还可能引起胆囊十二指肠瘘,甚至导致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进而引发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等更为复杂的病症。
02保胆取石与胆囊切除选择
◆保胆取石的适用情况
对于结石少、位置明确、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保胆取石为优,术后胆管结石风险较低。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保胆取石呢?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来说,对于那些结石数量较少、位置明确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保胆取石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然而,对于那些结石数量多、位置不明确或胆囊功能已经受损的患者,则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保胆取石是在去除胆囊结石的同时,保留胆囊功能,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相较于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后的胆管结石发病率更低。该手术适用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以及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情况。通过保胆取石,不仅可以减少胆囊急性炎症发作的风险,还能避免胆囊切除术可能导致的多种近远期并发症。
在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情况下,若患者能通过保守治疗措施成功控制急性炎症的进展并逐渐恢复,且治疗后复查B超显示胆囊炎症水肿已消退,胆囊壁厚不超过5mm,那么这类患者也可考虑进行保胆取石手术。
◆胆囊切除的必要情况
当胆囊结石出现症状、伴急性胆囊炎、胆囊萎缩或怀疑胆囊癌时,应进行胆囊切除。对于某些情况,如胆囊结石出现症状、伴有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尤其存在胆囊癌可能时,则应及时切除胆囊。
03胆囊结石的预防措施
◆生活习惯调整
建议养成健康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饮食,并保持适当活动预防胆绞痛。对于胆囊结石患者来说,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他们应该养成按时吃早餐的习惯,并确保早餐营养丰富。晚餐则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减少急性胆囊炎和胆绞痛的发生。此外,晚餐后适当活动,如散步或读书,避免立即休息,也是预防胆绞痛的有效方法。因为当人体平卧时,胆囊颈部的位置最低,结石可能沉积在此,导致胆囊胆汁排泄不畅。
◆饮食与运动建议
遵循低胆固醇、高纤维饮食原则,保持运动,改善脏腑功能,减少胆囊结石风险。为了预防胆囊结石的形成,人们应该遵循规律均衡的饮食原则,选择低胆固醇、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同时,保持适当的运动和避免久坐不动也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可以改善脏腑功能,从而减少胆囊结石的风险。此外,调整情绪、疏肝利胆也是预防胆囊结石形成的重要一环。